发布时间:2025-08-25 人气:
8月14日,广州市委政法委“激情全运 法治同行”广州法治建设主题宣传月活动走进广州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涉数字体育纠纷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一例为某科技公司诉某网络公司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系全国首例认定盗播电竞赛事直播节目的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的案件。
在案件中,某科技公司与欧洲著名电竞公司ESL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取得ESL等电竞赛事的中文直播权,并通过其直播平台同步直播电竞赛事。某科技公司发现某网络公司运营的直播平台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擅自直播ESL系列赛事,并多次书面发函要求对侵权主播予以处罚,但被诉直播平台仍然持续对涉案赛事进行直播,反复侵权的时间长达整个赛季。
广州互联网法院生效裁判认为,电竞赛事直播在体现制作者对内容设计编排的独立构思,达到构成作品所需的创造性高度基础上,可以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案涉电竞赛事直播画面符合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客观表现形式和传播利用方式,构成视听作品。判决某网络公司赔偿某科技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
“ESL电竞赛事直播案”曾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某平台未经授权转播电竞赛事,辩称“赛事内容不具有独创性,不构成作品”。法院经审理认为,该案电竞赛事直播为向观众传递游戏进展的连续的画面,呈现电子竞技的对抗性、故事性。为了全方位捕捉游戏精彩画面,在直播过程中对画面选取、切换、加工、剪辑。根据比赛进程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游戏对战画面的多样性,具体时点上每一帧画面和声音存在直播画面个性化选择的多种可能性。符合视听作品的客观表现形式、传播利用方式,构成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视听作品。
“这个判决极大增强了我们投入更多资金做电竞赛事节目制作的信心。”某头部平台法务坦言。作为全国首例认定电竞赛事直播构成视听作品的案件,该案首次将电竞直播与传统体育赛事直播置于同等保护地位,迈出了电竞产业维权有据可依的重要一步。此前,因权利属性不明确,电竞产业常面临投入巨资办赛事,却被随意盗播的困境;如今,随着裁判规则的明晰,电竞产业逐渐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
【典型意义】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首次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体育竞赛项目,经过近二十年发展,电子竞技项目已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加入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本案判决首次认定电竞赛事直播节目与传统体育赛事直播具有同等地位,系全国首例认定盗播电竞赛事直播节目的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的案件。
在原《著作权法》所列举的各项有名权利均无法实现对电竞赛事直播节目保护时,本案判决率先适用兜底权利条款进行保护,为规制盗播他人电竞赛事节目的行为提供了全新司法裁判思路,通过司法裁判维护了电子竞技类游戏产业的良好生态,有助于引导电竞赛事直播行业这一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越 通讯员:广正发
广州日报新花城
【来源:广州日报】